(鳳凰新聞網絡電視臺訊)
隨著依法治國理念的進一步推進,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也不斷增強。利用法律來維護自己合法權益,已經成為大多數人民群眾的共識。在諸多的新聞報道中,“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早已成為多年的流行詞。人民群眾法律意識不斷增強,提高司法公信、執法水平和公民自覺遵紀守法、參與法律監督的積極性,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這些都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
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廣大律師群體和法務工作者辛勤的工作及背后默默地付出。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法治局面。
而法務群體中有這么一個人,他不是律師,卻從事法律咨詢服務工作數十載;他不是記者,卻將一些典型的法律案件通過自己的筆觸發布到媒體、發布到網絡,向讀者和網友們普及法律知識。他幾十年如一日,在自己鐘愛的法律領域深耕,幫助了無數需要法律幫助的當事人,也參與了很多案件審判的輔助工作。不僅為普法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更為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供了巨大的幫助。他就是現任北京路通法律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張捻幃。
敢想敢作又敢當,嫉惡如仇名氣揚
說起張捻幃,熟悉他的人都說,“那是個‘法癡’!”“法癡”,如同一個僧人的法號,卻伴隨著他走過了多少個法律服務職業的日日夜夜。
1971年出生于河南省三門峽市轄區一個小鄉村的他。小時候的張捻幃活潑好動,上樹下河掏鳥窩,捉弄大人惹小孩,沒有他不敢干的事兒。稍大一點兒,他漸漸養成了嫉惡如仇的性格,對于欺負弱小的行為,他絲毫不能忍,總是挺身而出,為弱者出頭。但往往也被“熊孩子”們打的鼻青臉腫。即使這樣,他依然不改初衷。遇到不平事,還是愿意出頭,打抱不平。為此,他沒少讓父母“收拾”。
因為家境貧窮,他更努力與一般同學,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張捻幃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省會鄭州一所大學的法律專業。在學校里,他依然不改“打抱不平”的性格,同時學習成績依然保持優異,艱澀難懂的法律術語,在他看來很容易理解;汗牛充棟、分門別類的各類法律課程,他把很多法律條文都能倒背如流。用張捻幃的話說,法律這門學問更新太快,你需要必須不斷地努力學習,將理論付諸實踐、不斷培養自我,才能更好地服務于你的當事人。
畢業之后,他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進入法律部門工作,而是選擇自己創業,當時國內的汽車行業剛剛起步,汽修廠生意火爆。他想為創業積累第一桶金,就去學汽車修理,憑借聰明的頭腦,他很快就脫穎而出,連教他的師傅都后悔不迭,連稱“不該收這么個徒弟”為啥?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況且這個徒弟比師傅技術還要全面。
可是要開汽修廠,沒有資金根本不行,他就在一家紙箱廠打工,先掙個本錢,后因為太過努力遭人嫉妒,只能帶著后來成為他妻子的女孩離開紙箱廠。
之后,他不惜借下5000元高利貸開了一家汽修廠。他服務熱情,技術全面,生意一度非;鸨。但是因為他為人豪爽,不拘小節,很多人熟稔了,就開始賒賬,越欠越多,最后聚集成一個“大疙瘩”,還不起債務,導致汽修廠資金鏈斷裂。只能把汽修廠轉手,里里外外賠了8萬多元。要知道20多年前的8萬多元對于本身就一貧如洗的張捻幃來說那可是“天文數字”,但跟著他奮斗的汽修廠員工他卻一分不少的兌現了全部工資。最后由于還不起那筆5000元的高利貸,張捻幃還與出借給他的那個人兩家發生了激烈的矛盾。
不惑之年成北漂,無悔普法追夢人
誰能想到,一個在河南三門峽以及周邊地區聞名遐邇的法律服務工作者,卻甘愿放棄在三門峽已經積累的大量人氣和人脈,積累的個人信譽和品牌,只身一人來到北京,成為一名“老北漂”。他要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在首都北京的法律服務行業打出一片天地。這一年,他已然年逾不惑。
住在北京陰暗的地下四層,他輾轉反側。想起他在老家的優渥條件,何曾吃過這樣的苦?沒有錢,他能省盡量省,有時候,一碗白水泡飯就是一天的伙食。地下室冬冷夏熱,不僅潮濕,蚊蟲又多,讓他無法入睡,有時候只能半睡半醒間熬到天亮,第二天一早還要趕赴各個地方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咨詢服務。
物質生活的困難根本難不倒一個追求夢想的人。精神上的孤獨確實讓他很多時候想到了放棄。面對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他可以義無反顧,面對服務對象的刁難,他可以一笑而過,可是來自同行之間的質疑,讓他非常不理解:大家彼此都是法律工作者,都是在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和對法律的敬畏和理解為這個國家的法治進程而努力著,為什么不能彼此接納,向著一個目標共同努力?偏偏這么多門派之見、地方偏見,甚至于資格、學歷、學術,乃至連證書都要分出高下,評出三六九等,這些事情究竟對于普法工作,對于切實提升民眾的法治素養有什么意義?
張捻幃不理解,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中。這時候,來自讀者和網友的支持,成為他堅持下去的動力。他說輿論綁架不了司法,但能促進司法的進步,如何促進法律效應與社會效應的雙贏是我們永遠要思考的。他在網上分享的典型案例,成為很多網友和讀者接觸法律、知曉法律甚至理解法律的重要資料。他終于明白,努力沒有白費。
于是,他終于堅持下來。由他作為發起人之一的北京路通法律咨詢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很多跟他意氣相投的同行業紛紛支持,甚至直接給予知識支撐,河南浩欽法律服務有限公司和北京維航通達法律顧問有限公司作為創始單位也赫然在列。
經過了幾年的發展,張捻幃在北京法律咨詢業務開展得如火如荼,為很多當事人提供了巨大的法律知識咨詢內容,法律咨詢服務業務也開始面向全國。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張捻幃深情地說“我就是我,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一切的成就或贊譽,都是為了生活而努力的副產品而已,沒什么值得驕傲和顯擺的!
正是有了像張捻幃這樣成群結隊默默奉獻的普法宣傳人,才使得大伙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斷增強,大家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已成為普遍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