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新聞網絡電視臺訊)作者:茹超峰代文官
為有效防控疫情
減少人員聚集
使“疫情”期間不延誤案件審理進程
更好地解決群眾訴訟需求和疫情防控之間的矛盾
澠池縣人民法院借力信息化技術
科學合理調節疫情防控工作
與法院審判執行工作的關系
近日,在澠池縣法院,果園人民法庭法官蘇海濤敲響法槌,在線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離婚糾紛案,使一起跨越近1000公里的案件得以調解結案。
案情回顧:原告李某(女方)和被告王某(男方)已經結婚十幾年,婚后先后育有一女一子。由于雙方性格不合,經常因家庭瑣事發生爭吵。2017年3月,原告外出打工兩人分居至今。2020年12月,原告李某向本院提起訴訟,本院依法判決不準離婚。2022年2月,原告李某再次向本院提起訴訟,要求離婚,結束這段已經破裂的感情。
然而近日,全國疫情“倒春寒”襲來,原告李某身處北京,這案件該怎么辦?為減少人員聚集,助力疫情防控,果園人民法庭法官蘇海濤主動聯系雙方當事人,在征得同意后,通過電子送達的方式將應訴文書發給了原、被告。
庭審中,依托在線視頻,法官與當事人進行了實時對話,核實當事人身份信息、審查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開展法庭調查工作…庭審全程同步錄音錄像。由于距上次判決后雙方又分居一年有余,二人均同意離婚,但就孩子撫養問題存在爭議。經過法官耐心調解,原、被告結合自身狀況以及考慮到孩子的健康成長,最終就孩子撫養問題達成一致。
當前正處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通過電子送達、網絡視頻開庭,既有利于防控疫情,又可避免案件延期,同時還減少了當事人的訴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