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新聞網絡電視臺訊) 愛德幫高山旱稻示范推廣成果報告會在中國農科院成果轉移中心會議室隆重舉行,國家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副主任蔻建平、科技發展中心林友華、中國農科院文學、曹坳程、張海明、陶天申、梅秀泉,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推廣與產業、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農業經濟研究分會主任劉金才、水利部節約用水促進中心處長肖建民、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無人機分會會長高文光等相關專家、愛德幫農業發展集團、高山旱稻研發人彭曉燕及種植戶代表參加了會議。愛德幫農業發展彭曉燕就旱稻培育示范推廣情況做了詳細的報告,三位種植戶代表分別介紹了種植高山旱稻的體會和收獲。安徽省太和縣種植戶代表董玉龍說:他通過在太和萬畝林下試種旱稻,驗證了愛德幫高山旱稻這一獨特的種子,確實能落地從未種植過稻子的地區,而且長勢那樣喜人,2022年他的合作社準備將承包的幾萬畝退林還耕的土地,全部種植高山旱稻。在場的專家對高山旱稻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相比過去文獻記載的陸稻,愛德幫旱稻具有豐產、抗逆性強、口感清香等特征,開創了我國旱稻大面積種植新的篇章。在場的部門領導還認為,旱稻具有節水、抗逆性強等優良特性,值得國家重視。如在荒地、缺水地區廣泛應用,有望進一步增加我國糧食的產量。愛德幫高山旱稻從2009年開始研發,歷經了11年的改良培育。通過從研發到市場推廣、成果展示,得到了國家農科院的大力支持和其他相關部門的指導、幫助,從一粒種子的萌芽到44萬個高山旱稻示范基地,實現了旱稻產業的規;l展,得到了國家農業農村部領導的高度評價。據了解,高山旱稻耐寒、耐旱、耐熱、耐水淹,且抗病蟲害能力強,根須發達,其有機質可自然降解土壤中的農藥化肥殘留物,目前已在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河北省、安徽省、山東省、陜西省、山西省、云南省,廣東省,四川省,江西省,江蘇省,浙江省,內蒙古,吉林省,新疆地區,貴州,寧夏地區,以及陜西延安的黃土缺水地區大面積推廣種植,畝產穩定。高山旱稻在高山荒坡缺水地帶畝產800斤以上,平原缺水地帶畝產1000斤以上。2021年,高山旱稻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第三方科技成果評價,評價專家組一致認為高山旱稻產量已經穩定,適應全國各種土壤環境的示范種植,即使是在貧瘠的土地也能達到800斤左右。2021年云南海拔2300米種植的高山旱稻測產成果非常喜人,200畝產量可達16萬斤以上。普洱市洛扎度副縣長說:開墾荒地其他作物不生長,沒想到旱稻能生長得如此之好。2021年愛德幫旱稻種植面積累積達1000多萬畝,參與種植的農戶登記在冊就有11萬多人。規劃2022年愛德幫將帶動40萬農民種植,并依據高山旱稻可適應全國東南西北各種氣候環境的示范種植成果,擬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大面積推廣種植。特別是在高山偏遠缺水地區建立育種基地,并自籌資金將稻草加工多元化產品收益計劃2025年種植18億畝經費,在基本良田之外給國家增加1.5萬億斤糧食,為中國有望成為糧食出口國貢獻力量。助力鄉村振興,擬將建成100萬個村級旱稻種植服務站,以100萬個共產黨員和退伍軍人為主體,每個鄉鎮建一個稻桿加工廠,使農村留守婦女成為糧食種植的最基本保障力量,讓種植簡單、管理簡單的旱稻能全面普及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