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消息網訊)子洲縣馬蹄溝鎮四旗里村村民徐海航是一位地道的陜北農民,50歲出頭的他,卻搞了近30年的紅色收藏,不為升值賺錢,只為啟迪后人,銘記歷史,傳承紅色文化,弘揚革命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作貢獻。
平時省吃儉用——只為實現兒時夢想
土生土長在農村的徐海航,小時因家庭貧窮沒上過一天學,斗大的字不識一個。19歲時,他走出家門,獨自一人去內蒙古闖蕩,靠蹬三輪收破爛、賣菜維持生計。經過幾年的打拼,他逐漸有了一些積蓄,于是和妻子開了一家蔬菜批發門市,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有了一定經濟基礎后,他想去實現兒時的夢想——對陜甘寧邊區紅色文化工藝品進行收藏。
說起收藏,離不開他走南闖北收破爛的那些日子。徐海航說,看到別人把一些老物件當廢品賣掉,他覺得特別心痛,于是自己出錢將這些老物件買下來,從此走上一條紅色收藏之路!因為他自幼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特別忠誠和崇拜,于是便走村串戶收集毛主席像章,日積月累,將各種材質、造型的毛主席像章收集起來。在他近30年的收藏人生中,徐海航的足跡幾乎踏遍了陜北的村村落落,不僅傾其所有積蓄,甚至將自己的小汽車賣掉繼續用來搞收藏。平日一家人省吃儉用,吃飯穿衣從不講究,將平時節省下來的錢,大部分用來購買文化藏品。
為搞紅色收藏——欠下上百萬元債務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紅色文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徐海航決定建造一座紅色展覽館。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劃,2012年,他在靖邊租到一棟三層樓房用來辦展覽館,年租金達10多萬元。他將自己多年來收集到的文化藏品全部展現出來,供人們參觀學習。
走進海航紅色文化藏品展覽館,映入眼簾的是站立在館中央的一座兩米多高的毛澤東塑像,仿佛向參觀者微笑著招手致意。展館內展出100多尊各種毛主席塑像、畫像、絲織、刺繡、搪瓷等工藝品,以及上萬枚大小不一的毛主席銀、銅、鋁、玻璃、塑料像章等,令人目不暇接。展館還展出陜甘寧邊區在抗戰時期的有關生活紀念物品500余件,珍貴資料照片3000多張,以及五六十年代的糧票、布票、棉花票、購物劵,報紙、畫報、年畫、連環畫、宣傳畫等;有各個時期的郵票、錢幣、有效證件、通告、賬單等;還藏有紀念章、軍功章200多枚,瓷器200余件。如此眾多的紅色文化藏品,無不飽含著徐海航對一代偉人毛澤東的無限敬仰,凝聚著他多年的艱辛與努力。
幾年下來,他負債100多萬元,無法繼續承擔展館的費用,只得被迫關閉,只好將藏品搬進不足100平方米的房子里?吹剿患遥纯谌松钸^得緊巴巴,有人建議把藏品向外出售一些,以解燃眉之急。但他說:“我就是砸鍋賣鐵也舍不得出售這些藏品!
建立紅色展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為了搞收藏,徐海航沒少吃苦,經常風餐露宿不說,遇到身無分文時甚至討過飯。用別人的話說他就是個“瘋子”,搞這些收藏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積蓄,換回的卻是滿屋子的舊照片、爛畫冊、破報紙。一貧如洗的他甚至連給孩子交學費的錢都拿不出來,妻子只好帶著女兒去銀川打工,養家糊口,徐海航自己一人守著藏館過著“光棍兒”一樣的生活。
2018年,徐海航回到家鄉四旗里村創辦了“子洲海航紅色記憶博物館”,并成立子洲縣民間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免費讓廣大干部群眾前來參觀學習,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和贊譽。雖然現在徐海航創辦的家庭紅色展覽館面積較小,但卻是當地一塊寶貴的紅色精神家園。相信經過他的不懈努力,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這座紅色展覽館必將成為人們了解歷史、振奮精神的愛國主義教育大課堂。